作為一名中年在線學習者,筆者一直希望能夠讓自己的知識更豐富,工作技能更突出。但盡管如此,成績和收獲總不能令自己滿意,許多網絡上的同學似乎也有這樣的情況。這讓我有些困惑,是我們不適合在線學習,還是哪些方面出了問題?筆者的一位朋友在弘成教育集團工作,是這家老牌在線教育企業的教學專家,對學生學習行為有著很深的研究。而當我向他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,他沉思了一會兒說道:“網上有一篇關于蔡元培總結的讀書經驗,建議你看看。”
對于蔡元培其人,筆者只知道他是民國時期著名的革命家、教育家,曾任北京大學校長。但是這樣一位活躍在百年前的故人,又如何能對今天的在線學習有什么啟示呢?在網上,筆者找到了他對于讀書的一些看法。對于讀書和學習,他說自己“成就不甚大,只因讀書不得法。”這樣的說法自然是謙虛了,但他對于“不得法”的總結,卻值得我們思考。
在蔡元培看來,他讀書“不得法”的總結有二,第一是不能專心,第二是不能勤筆。意思是說讀書沒有重點,胡亂讀一氣,以至最后沒有抓到重點,都沒有領悟其中的精髓,再有就是沒有對感到難以理解或精辟的地方做標準、做筆記,缺乏深入的思考。乍一看上去,這與我們在線學習者似乎關系不大,但仔細想想,卻是抓住了我們網絡學習中很難察覺的紕漏。
1、在線學習不是“瀏覽”或“觀賞”
首先,無論是娛樂還是購物,我們一直在用一種“瀏覽”的心態去審視網上的各種信息。這些內容只停留在我們的視網膜中,卻沒有更深層次的解讀,導致我們在網絡學習的時候也會習慣性的用“瀏覽”的角度去“觀賞”課程和教學視頻,在“走馬觀花”之后便匆匆進入到下一步或觀看其他課程,以至于我們“學”過的課程不少,但到頭來卻發現收獲不大。因此,在我們從購物頁面切換到學習平臺的時候,一定也要把上網的頻率調整到學習狀態。只有對課程深入思考、聯想,對沒有弄懂的內容反復揣摩,才能逐漸掌握課程中蘊含的知識。
2、學會對知識點進行“自定義”處理
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:“雖然書籍上大多有‘索引’,但各人有各自的注意點,普通的檢目,斷不能如自己記的方便。” 很多時候,先進的網絡技術已經為我們標注出課程中的重點,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去進行“個性化”處理。現在網絡學習平臺中大多會設定“筆記本”之類的功能,就是要我們根據自己認為的重難點部分進行標注,或思考、或討論,善用這樣的功能,一定會更好的幫助我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。
以上是筆者對“蔡元培讀書經驗”的一些思考,當然,以筆者的知識水平和修為,對前人的訓誡恐怕也只有如此了,但如果能為我們在線學習者提供一些幫助,也算樂得其所了。
?2001- 弘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