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昨兩天,第55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。從數據統計來看,無論是上海還是其他省市,考生數與報考科目數雙雙下降已成普遍情況。而更難堪的是,圍繞是否停辦自考的議論正在不斷被提起。實行了近三十年的自考,真的會走到“消亡”的邊緣嗎?
考生減少專業縮減
以上海為例,本次自考報考總人數為100249人,理論課報考總數為264587科次。去年同期進行的第53次自考,本市報考人數為 118668人,開考科目為301477科次。2006年10月的自考,人數近13萬,科目超過33萬科次。而2004年本市的第45次自考,考生更是多達18萬人,報考科目數高達近39萬科次。不僅全國參加自考的人數在減少,而且自考的專業也在調整和減縮,例如許多省市已經暫停了醫學類專業的自考,還有的地方在下發的明年秋季自考通知中,已經將電子政務、鐵路通信與信號、電子技術、食品與健康等專業列為停考范圍。
高教資源漸趨“過剩”
我國的高教自考創立于1981年,當時人才嚴重斷裂,而高校數量與招生規模又遠遠滿足不了年輕人的學習愿望。但是,改革開放三十年后的今天,隨著我國大學教育的普及,特別是民辦大學、業余大學和社區學院的大量涌現,高教資源已經由稀缺逐漸轉變為“過剩”,以純粹的理論自學、書面考試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自學考試,日漸式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就在今年,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發表了《徹底整頓高等教育十意見書》,其中特別提出“高等自學考試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,應當取消”。劉道玉說,自考模式沿襲的是普通學歷教育,助長了唯學歷論,除具有學歷統計的意義外,并不能達到真正提高人們技術和能力的目的,而且造成了某些文憑泛濫。
是否停止有待評估
舞弊現象嚴重、文憑水分很大,特別是自考助學點的混亂以及虛假廣告,使得自學考試在某些地方成了“學店”的謀財工具。幾乎每年高考過后教育部都會在發出的招生預警中,要求堅決查處自考助學機構假借全日制學歷教育之名的欺騙招生。“如果取消了自學考試,像上海這樣高教資源充足的城市,完全能滿足群眾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需求。”徐匯區社區學院副院長陳宏觀說,事實上,專業設置貼近市場,辦學點就在市民家門口的各級業余大學、電視大學、社區學院,已經成為廣大群眾終身教育的理想場所。
當然,也有專家提出,國家已經出臺了《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條例》,自考也被我國的高等教育法所確認,因此,自考是否停止不僅需要做出進一步的社會評估,而且還需從法律層面做出修正。
下一篇:網絡教育巨擘弘成教育喜迎十年華誕
?2001- 弘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