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爆發以來,各界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,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“疫”中,有一群弘成的學員們,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,用奉獻傳遞溫暖,用敬業貢獻力量,他們是舍小家為大家的民警;
他們是心懷大愛的醫護人員;他們是保障出行通暢的鐵路職員;他們是奔赴戰役一線的最美逆行者!
“警醫”夫妻共赴戰“疫”,攜手抒寫別樣戰友情
王才軍是弘成贛州學習中心1709批次學員,現在是崇義縣公安局鉛廠派出所的一名民警。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,他大年初一就返回了工作崗位,對重點人員摸排管控,在國道G220五公里檢查站卡點與鎮、村干部、醫務人員一道,不分晝夜、風雨無阻,對入崇車輛和人員仔細排查監測登記。
愛人陳迎是大余衛健委的工作人員,年前已臨時抽調至大余縣疫情防控指揮部救治組,一直堅守在縣人民醫院,時常加班至深夜。糟糕的是,他們不到三歲的兒子年前因感冒發熱,醫生建議住院治療,經過排查并非感染新型冠狀病毒,但仍需每日兩次霧化治療,幸好已痊愈。由于夫妻倆職業的特殊性,只能委托家里人代為照顧,想兒子就抽空打個視頻電話。夫妻倆都說:“自己沒有盡到為人父母和子女的責任,真希望疫情盡早結束...”
“沒有熬不過的冬天,沒有等不來的春天。一起加油。”王才軍與妻子陳迎舍小家顧大家。戰“疫”當前,他們各自堅守崗位,把默默守護人民健康平安化成彼此最長情的告白。
用擔當詮釋使命,用責任實現價值
沈家輝是弘成蘇州學習中心1709批次學員,是蘇州第九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,自大年三十開始,他就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,工作認真負責,對待病人如親人,每天要接觸家屬、患者近百人,忙的不可開交。
在隔離病房,被留觀的患者們因為沒有家屬的陪伴和照顧,會感到恐懼和孤獨。因此,他在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監測和治療的同時,還盡可能地去安撫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,經常鼓勵他們說:“醫護人員一直都在守護著你們,不用擔心,疫情會過去的,大家一起積極應對,一起加油。”
當蘇州再次吹響赴武漢一線抗擊疫情的“集結號”時,沈家輝經過遴選加入了赴武漢一線戰場的隊列中。“治病救人是我們的天職,為了大家能夠早日康復回家團聚,我們不能趴下”沈家輝說。
哪有什么歲月靜好,只是因為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!為他們點贊,向他們致敬!
鐵路“逆行者”用行動詮釋責任擔當
翁浩文是廈門理工學習中心1903批次的學員,身為地鐵一號線的一名職工,每天奮斗在抗疫一線,保證特殊時期地鐵正常運營的同時,不斷學習最新的防疫文件,對內組織進行每日定時消毒,進行員工排查,及時做好信息報送及人員隔離,營造最健康的工作區域,盡最大可能提供安全的運營環境。
在這個讓人害怕的疫情面前,我們看到了無數逆向而行的鐵路人,他們放棄和親人團聚的美好時光,無懼被病毒感染的風險,沖鋒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,竭盡全力為旅客安全保駕護航,我們也看到了那些讓人感動的背影,正如歌詞所唱:“我不知道你是誰,但我知道你為了誰。
”平凡社區人,最美“逆行者”
阮曉玲是廈門理工學習中心1903批次學員,今年春節接到疫情命令后,作為下沃社區第四網格網格長,帶領網格員、物業、社區志愿者立刻進入疫情防控工作狀態。她主動到大學城小區入戶排查人員流動情況,對出入小區的人員進行體溫測量,對外來人員進行身份登記,切實把各項防控措施和宣傳落實到每一個單元、每一戶居民,堅守崗位,通過提供細致入微的暖心服務,扎實做好防控工作。
阮曉玲說,守護每一位居民的生命和健康,是她作為社區人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!她堅信,只要大家同心協力、眾志成城,一定能夠取得防疫工作的全面勝利!
我是一名黨員,我就要站在一線
董海樂是弘成北京學習中心1909批次學員,現就職于京市昌平區十三陵特區辦事處。他在疫情阻擊戰開始之際,就主動請纓到疫情抗戰的第一線——回龍觀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,為小區居民的安全做好保障。
他時刻叮囑大家一定做好自身的防護工作,疫情雖然可怕,但相信通過所有人共同的努力,一定可以贏得這場沒有硝煙的硬仗!
從大年初一開始,每天早上7:30,她就在醫院預檢分診處,對人員進行疫情監控,排除發熱病人。每天工作重復枯燥,一天工作下來,卸下防護口罩后臉上是深深的印痕,脫下防護服渾身已濕透。面對各種各樣的往來人員,也存在著被感染的風險,但是她明白,作為醫務工作者,必須時刻沖鋒在前,不怕犧牲。疫情當下,她將與同事們一起萬眾一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!
感謝這些最美的逆行者們,疫情當前,是你們堅守崗位,逆風而行,守護了大家的平安健康!
弘成教育專注繼續教育20余年,用心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。請掃碼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